癌痛治疗常用药物

药物治疗癌痛的目的

癌痛治疗的目的是持续、有效地消除疼痛、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无痛睡眠是止痛治疗的最低要求。理想的止痛治疗还应达到无痛休息和无痛活动。
 

《2016 年NCCN成人癌痛指南》中指出癌痛的最佳治疗是多学科团队综合治疗, 口服缓释制剂依然是治疗癌痛最常见的首选给药途径;并首次明确强调疼痛管理应达到“4A”目标,即优化的镇痛、优化的日常生活、最小的不良反应、避免不恰当给药。目的是既要追求患者的舒适度、改善功能,又要保证安全。


药物治疗癌痛的原则

癌痛治疗原则有:

①首选无创途径给药:如口服、外用透皮贴剂、直肠栓剂。

②按阶梯用药:根据患者的疼痛强度,按阶梯选择不同强度的止痛药物(轻度疼痛选用非甾体类止痛药,中度疼痛选用曲马多,重度疼痛选用阿片类止痛药)。

③按时给药:止痛药物应有规律地按规定间隔时间给药,而不是等患者疼痛时才给予。

④个体化给药:阿片类止痛药的剂量应从小开始,逐步增加至可缓解疼痛并无明显不良反应的理想剂量。

⑤注意具体细节:对使用止痛药的患者要注意监护,密切观察其疼痛缓解程度和身体的反应。



临床常用的癌痛治疗药物

阿片类止痛药:吗啡、芬太尼、羟考酮、曲马多。

 

《2016 年NCCN成人癌痛指南》特别强调长期阿片类药物治疗过程中,要保证患者安全用药,最大限度减少阿片类药物滥用者风险。

 

指南中推荐在服用阿片类药物前应用癌痛患者筛查及阿片类药物应用评估(SOAPP-R)及阿片类药物风险评估工具(ORT) 进行评估,在应用药物过程中可以应用阿片类药物误用情况评估表(COMM)实时监测评估。

 

阿片类止痛药的不良反应主要发生于用药初期及过量用药时,常见的有恶心呕吐、便秘、嗜睡、尿潴留、瘙痒、眩晕等。其中,恶心呕吐多发生在用药初期,可预先使用镇吐药物甲氧氯普胺(胃复安)防治。便秘会持续整个用药过程,用药期间宜适量饮水、多摄取含纤维素的食物,养成规律地排便习惯,或使用一些防治药物,如番泻叶、麻仁丸、酚酞片(果导)、乳果糖(杜密克)及舒泰清(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患者出现瘙痒、皮疹可使用抗组胺药(息斯敏、开瑞坦)处理。此外,患者在开始治疗和增加剂量后5~7天内应避免驾驶。

 

非甾体类止痛药:吲哚美辛(消炎痛)、对乙酰氨基酚(散利痛)、布洛芬(芬必得)、塞来昔布(西乐葆)、美洛昔康、泰勒宁(对乙酰氨基酚+羟考酮)。

 

非甾体类止痛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严重程度与用药剂量密切相关。最常见的是胃肠道不适。其他还有:凝血功能障碍、消化道溃疡、消化道出血、肝功能障碍、肾功能障碍、哮喘。有冠心病史、冠脉搭桥术后、磺胺类药物过敏的患者应禁用塞来昔布(西乐葆)。

 

癌痛辅助药物:阿米替林、加巴喷丁、卡马西平、氟西汀、地塞米松等。

 

阿米替林、加巴喷丁的常见不良反应为嗜睡、乏力、眩晕等。初次宜小剂量、睡前服用。如阿米替林开始的安全剂量为每晚12.5 mg,未出现不良反应可逐步增加剂量,最高日限制剂量为150 mg。


爆发性疼痛的治疗方法

爆发痛是发生在基础疼痛控制相对稳定,或完全控制,或没有得到良好控制情况下在短期急剧出现的严重疼痛。

依据 NCCN 成人疼痛指南爆发痛处理建议:解救剂量为 24 小时剂量的 10%~20%(若患者每日服用吗啡缓释片为90 mg,则解救剂量为9 mg),如果患者不断解救用药,可考虑增加缓释阿片类止痛药物的剂量。

1. 使用吗啡即释片的计算过程:解救剂量 = 吗啡的前 24 小时总剂量×(10%~20%)

2. 如果使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奥施康定)作为背景镇痛,设患者前 24 小时口服奥施康定的单次剂量为 Y,则需要即释吗啡片的剂量的计算过程为:

解救剂量 = Y×2×(1.5~2)(换算成吗啡前 24 小时总剂量)×(10%~20%)

= Y×2×(15%~40%)

= Y×(30%~80%)

≈ Y ×50%

由以上公式可大致可推算出可以使用的吗啡即释片解救剂量为奥施康定单次剂量的50%。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